在工业生产中,输送机作为物料运输的关键设备,其稳定运行至关重要。而输送机滚筒作为核心部件之一,一旦出现打滑现象,将严重影响生产效率,甚至引发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。因此,深入研究输送机滚筒的仿打滑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一、输送机滚筒打滑的危害
- 生产效率降低:滚筒打滑会导致物料输送速度不稳定,甚至出现停顿,使整个生产流程的节奏被打乱,无法按时完成生产任务。例如在煤矿开采中,若井下输送机滚筒打滑,煤炭输送受阻,会影响后续的筛选、运输等环节,降低煤炭的产出量。
- 设备磨损加剧:打滑时滚筒与输送带之间产生相对滑动,会加剧滚筒表面和输送带的磨损。长期下来,滚筒的使用寿命缩短,需要频繁更换,增加了设备维护成本;输送带的损坏也可能导致物料泄漏,进一步影响生产。
- 安全隐患增加:严重的打滑可能引发输送带起火,尤其是在输送易燃物料时,如煤矿井下的煤炭输送,一旦因打滑摩擦产生高温引发火灾,后果不堪设想。同时,设备的异常运行也可能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。
二、输送机滚筒打滑的常见原因
- 张紧力不足:输送机的拉紧装置有螺旋拉紧、液压拉紧、重锤拉紧和车式拉紧等多种结构。若螺旋或液压拉紧装置的行程不够、调整不当,重锤拉紧和车式拉紧装置的配重重量不够,或者机构出现卡滞,都会使输送带的张紧力不足。此时,主动轮与输送带之间无法产生足够的摩擦驱动力,导致打滑。
- 驱动滚筒包胶磨损:为了增大摩擦力,驱动滚筒一般会进行包胶处理,胶面还会设计人字形或菱形沟槽。但随着长时间运行,包胶及其沟槽会严重磨损,使驱动滚筒表面摩擦系数降低,摩擦力减小,从而引发打滑。
- 物料特性及环境因素:物料湿度较大时,会在滚筒和输送带上形成一层水膜,起到润滑作用,降低摩擦力;物料粒度较小且易黏附时,可能会在滚筒表面堆积,影响滚筒与输送带之间的正常接触和摩擦力。此外,自然环境中的水、油、冰、霜等附着在输送带非工作面上,运行时积聚在驱动滚筒处,也会导致摩擦力明显降低。
- 设备过载:操作不当或重载停机后带负载启动,以及物料流量过大等情况,都可能使输送机承载过大负荷。当负荷超过设备的额定能力时,滚筒无法提供足够的动力带动输送带,就会出现打滑现象。
三、输送机滚筒仿打滑措施
- 合理调整张紧力
- 对于采用螺旋或液压拉紧结构的输送机,要定期检查拉紧行程,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,以增大张紧力。若张紧行程已达到极限,而输送带因长期使用出现变形,可考虑将输送带截去一段,重新进行硫化连接,恢复其张紧度。
- 对于重锤拉紧和车式拉紧结构的输送机,可通过增加配重重量来提高张紧力。但需注意,增加配重应适量,以皮带不打滑为标准,避免输送带承受过大张紧力而缩短使用寿命。同时,要定期检查拉紧机构,及时消除卡滞现象,确保其正常工作。
- 维护和改进驱动滚筒包胶
- 日常巡检中,密切关注驱动滚筒包胶的磨损情况。一旦发现包胶磨损严重、脱胶或沟槽变浅,应及时采取措施。对于磨损不太严重的情况,可采用冷粘、热硫化等工艺进行修补;若磨损严重,则需重新包胶或更换滚筒。
- 考虑采用新型的包胶材料,如陶瓷包胶。实验表明,陶瓷包胶相对于普通橡胶包胶,摩擦系数可增大 2 – 3 倍。虽然陶瓷胶板价格较高,一般为橡胶胶板价格的 3 倍,但它使用寿命长,在相同工作条件下,普通橡胶胶板使用两年左右可能就需更换,而陶瓷胶板可使用 10 年以上,从长期来看,能有效降低成本。
- 控制物料特性和环境因素
- 对于湿度较大的物料,可在输送前进行晾晒或烘干处理,降低物料湿度。若无法进行预处理,可在输送机上安装除水装置,如刮板、吸水辊等,及时清除输送带上的水分。
- 针对粒度较小易黏附的物料,在进料口设置合适的筛网,对物料进行筛选,去除细小颗粒和杂质。同时,定期清理滚筒表面的物料堆积,保持滚筒清洁。
- 对于环境中的水、油、冰、霜等,要确定其来源并尽量切断源头。如因设备维护导致地面有水,应及时清理;若无法避免,可在滚筒附近安装防护罩,防止附着物积聚在滚筒上。此外,可在滚筒上撒些松香末来增加摩擦力,但要注意使用鼓风设备吹入,严禁用手投加,以免发生危险。
- 优化设备运行管理
- 安装称重传感器和电流监测装置,实时监测物料重量和输送机的运行电流。通过控制系统,根据设备的额定承载能力,自动控制物料的进料速度,避免设备过载运行。
- 尽量避免重载停机,如因故障必须重载停机,再次启动前,可通过人工清理部分物料的方式,降低启动负荷。同时,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,规范操作流程,严格禁止带负载启动输送机。
- 安装打滑保护装置,该装置可通过检测滚筒和输送带的转速差,当转速差超过设定阈值时,在短时间内(如 10s 内)自动控制继电器吸合,停止输送机运转,并发出报警信号,以便及时排查故障,防止事故扩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