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古家在甘肃地区发现了一尊佛像,从此揭露了一个一千年前的秘密

十六国,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,在这一时期,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很多的政权,其中,就有匈奴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。北凉虽然是匈奴人建立的政权,但是,在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下,逐渐向汉人文化融合,以此达到全民族的统一。

时间回到二零一八年九月,甘肃省武威市天梯山发生了一件震惊考古界的大事。

那么,这到底是怎样一件大事呢?

据说,首都师范大学的考古学家,在甘肃省武威市天梯山发现了一尊高达五米的站立佛像。虽然,这尊佛像外形已经被损毁了很多,但是,从考古学家的口中我们得知,这尊破败的佛像可是大有来头。

刚发现这个佛像的时候,专家们就有一种神奇的预感,感觉这个佛像肯定不简单。然而,事实也确实如此,通过查阅史料,专家们发现:这个佛像应该是北凉王沮渠蒙逊,为了给自己的母亲祈福,而特意建造了这座佛像?

该佛像高达五米,外表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,但是,我们仍然能清晰地辨别出这应该是一尊女性佛陀的宝相。

之所以会这样说,是因为这座佛像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成年女性的特征。佛像被摆放在一个方形殿堂窟内壁正中央,从外形上,这座佛像体型饱满厚重,身体略微有几分向前倾斜,其双腿呈站立姿态,稳稳地伫立在石窟内壁中央。其右臂微微向下倾斜垂立,左臂虽然已经损毁严重,但是,也能看出其所呈现的那种微微向上抬起的姿态。

虽然,佛像的头部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损毁,我们也无法辨别出佛像的五官及神态,但是,从佛像整体而言,它依旧能带给我们一种安详、慈悲的感觉。从佛像身体两侧残留的长袖袈裟痕迹来看,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,这座佛像原本应该是披着一件长袖袈裟的。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,就是这座佛像的乳房明显有突出的痕迹,换句话来说,这是具有非常明显的女性特征。

看到这,也许很多人会说,难道仅仅凭其有女性特征这一点。就能说明这是当年北凉王为自己母亲铸造的佛像吗?这样说未免太过武断了。

确实,大家有这种怀疑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在文章的前面我们提到,这座佛像被发现在甘肃省武威市天梯山,而威武在古代的时候就是凉州,是河西四郡之一。据相关史料记载,北凉王确实在天梯山为自己母亲铸造佛像祈福,而且,这座佛像无论是从高度、外形还是其他细节来说,都与当时史料的记载相符。

北凉王,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,但是,他一直深受汉人儒家文化的影响,而且,十分推崇儒家文化中的“孝道”,也十分喜爱中原地区的“佛教文化”,由此,北凉王才会为自己的母亲塑造佛像来祈福。

自古以来,中国人就十分看重孝道,更何况是那时候的北凉王。在他所生活的那个时期,人们对佛教文化是十分推崇的,他的这种做法,不仅表现了对母亲的孝顺之情,更表现了对佛家文化的推崇。不过,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个度,如果失去对这个度的把握,好事也会变成坏事的。

在北凉王统治的那个时期,许多的统治者都会把自己与佛陀等同,他们甚至认为:自己既能普度众生又能主宰一切。关于这种说法最好的写照,就是北魏当时的统治者,他们都为自己塑造了佛陀像。从这些统治者的做法,就可以看出他们对石窟造像产生的深远影响。

因此,北凉王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之下,为了表示对母亲的尊敬,以及彰显母亲尊贵的地位,而建造一座女性性别的佛像,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。而今,我们又发现了这样一座具有明显女性特征的佛像,这一切的一切不都在表明:这就是北凉王当年为自己母亲所塑造的那尊佛像吗?

如果证据还不充足,那我们继续看佛像的塑造风格,这尊佛像具有非常鲜明的西域中亚特色。相传,在上个世纪初,英、德、法等多个国家的探险家,曾从新疆地区夺走了许多尊塑造于四、五世纪的站立式佛像。

而我们今天发现的这尊佛像,不论是它外部整体造型的特点,还是所穿袈裟,以及衣裤上各种纹饰的细节,都与那些被夺走的佛像有许多相似之处。

并且,当时被夺走的佛像,身上所穿的袈裟边缘都有着“之”字形的纹样,而下身所穿的裤子则在小腿部位有月牙型的波纹,这些都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衣饰纹样。然而,我们今天发现的这尊佛像恰恰都有这些特点。

因此,无论是从佛像塑造的时间上,还是佛像当时着装的流行元素之上,都可以从侧面证明,我们今天所发现的这尊佛像,就是史料中所记载的北凉王为母祈福时所造的佛像。

除此之外,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,在北凉王统治凉州时期,当地曾居住着许多来自西域的僧人,以及,跟随他们一起来到中原的各种能工巧匠与他们的徒弟以及后人等。通过查阅史料,我们发现:当年为其塑造这具佛像的人恰好就是西域人。

所以,北凉王为自己母亲塑造的那座佛像,具有浓厚的西域风格。并在此后的西洋石刻佛像中,大多都沿袭了这一独特的风格。

通过以上种种证据,我们发现:今天考古学家在天梯山发现的这具佛像,就是当年北凉王铸造的那具高达一丈六的佛像。

参考资料:

【《资治通鉴》、《十六国书》、《天梯山佛像的发现》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