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扬名:“父母皆祸害”?你的失败是家庭的错吗?

黄扬名:百家号创作者、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、科普作家

这是辅仁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@黄扬名老师在@一刻talks的分享。从《欢乐颂》里的樊胜美,到《都挺好》里的苏明玉,原生家庭真的对我们影响那么大吗?曾经流行的一句“父母皆祸害”,将人生的失败都推向原生家庭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我们如何正视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,家庭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?

文章共3400字,阅读需要15分钟

黄扬名:我今天要跟大家谈一谈原生家庭的事情。原生家庭这个议题一直非常受瞩目,很多电视剧把原生家庭当成核心议题来跟大家探讨。像之前有一个电视剧《欢乐颂》,那里面樊胜美的一家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被大家拿来讨论。我想今天很多在场的朋友应该都有看《都挺好》,一定对剧中爸爸这个角色的印象非常深刻,爸爸是一个很爱好面子的人,所以在所不惜地想要得到他想要的东西,不论是房子,或者是想要娶的那个阿姨等等。弟弟在家中就是什么事都不干,非常妈宝的性格。在这部电视剧里面,我们看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,今天我想要比较系统性地带大家去想一想,原生家庭到底会通过什么方式影响我们。

首先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,在原生家庭中我们会通过模仿的方式来学习父母的行为。这些模仿可能不一定是彼此都愿意的,它就发生了。像我,我开车的时候是一个脾气不大好的人,我常常会在车上辱骂别的驾驶员。有一天有一辆车突然插到我的前方,我都还没有开始骂,我就听到后座二宝说,爸比,那辆车好坏哦。这个时候我其实就深刻地检讨,在想以后儿子都会模仿我的行为,那我应该多留意一下自己的行为表现,不要在孩子身上看到我们不想要的行为。

除了模仿外,很多时候我们还会通过另外一个方式,就是行为制约的方式,去影响我们的下一代。什么叫制约,简单来说就是,如果孩子做了一件事情,你给他正面的反馈,你跟他说做得真棒,那么孩子就会更想去做这件事。但是不管这件事是好的还是不好的,只要你给他正面的反馈,他就会想要多做。如果今天他做了一件事情,比方说你回家,他看到你回来了,帮你端了茶,拿了水果给你吃,结果你那天心情很差,被老板骂,于是就骂孩子,不要来烦我,他就很受伤,他以后就不会再想做这件事情了。

除了行为之外,更多的时候可能是透过生理的方式,比方说通过基因来影响我们的下一代。在荷兰有一个家族,这个家族里面所有的男性都有犯罪的前科。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很系统的研究,就发现,在这个家族当中,他们有一个基因的突变,造成他们的单胺氧化酶这样一个化合物质活性缺乏,这个物质的活性缺乏是导致他们有犯罪行为的一个可能性。但是,如果没有后天的环境影响、行为上的模仿学习,其实也不一定会发生的。

虽然我们可能都认为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大的。但是这几年来一直有一些反浪潮,说会不会我们都太夸大了原生家庭的影响,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。

我今天想从三个方面带大家来想这个问题,第一就是,很多时候我们会透过行为相似性来判断原生家庭的影响。像我刚刚提到的例子,我开车的时候脾气不好,如果别人看到你家小孩坐在车上的时候,看到别人的一些行为,他也会脾气不好,就会说你们真的是父子呢,有样学样。或许在很多时候可能真的是有样学样,但是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性,就是我展现的行为其实是那个环境所造成的,我的孩子跟我处在同样的环境,所以也是环境驱使他做出了同样的行为,而跟我们的血缘是完全没有关系的。

大家想象一下,如果你是站在矮墙上面的猫,那如果你一直停留在这堵墙上,你就会没东西吃,就会饿死,所以你会怎么做,你会跳下去。你跳下去,到别的地方,找食物,或者做别的事情。那你说这两只猫之间有血缘关系吗?可能是没有的,但是环境促使它们去做这件事情。所以我要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区房的始祖,就是我们的孟母,孟母三迁,因为她觉得环境真的太重要了,在这里我们确实看到了环境的一些影响。

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在台湾特有的例子,就是在台湾很多地方,我们倒垃圾的时候,垃圾车会播放音乐,这个音乐是贝多芬谱曲的《致爱丽丝》,大家可能都听过。我想在座的各位听到这个旋律时应该是无比舒适的,你会觉得很舒服。但是对于台湾人来说,听到这个音乐可能有几种感受,像我常常会怕倒不到垃圾,所以会非常的紧张,心跳加速。如果你家刚好是在垃圾车会经过的路线,那你的感受可能是会有嫌恶感,觉得等一下又要闻到很臭的味道了。

所以环境可能对我们有蛮大的影响,但是我们真的不能把所有的过错都归咎于环境。因为在同一个环境下,你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行为模式。像我刚刚说的这个猫好了,它虽然要跳下去才有食物,但是它是不是有可能用别的方式,比方说它发出一些声音,吸引别的猎物过来,它同样会得到食物,不会饿死。环境固然是一个很大的因素,但是也可能是你的原生家庭有特定的行为模式,你在观摩的情况下,就觉得这个模式我应该这样做。

我们再想象另外一个情形,有些时候有些人是刻意地唱反调,像有些孩子你教他笑他就哭,你教他哭他就笑,他就是故意要跟你做不一样的事情。在这样的状况下,从客观的行为上来看,我们会觉得,你跟你小孩的行为是不一样的,但是这个不一样是不是表示你没有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呢?其实不是的,因为在这个状况下,你是因为对于原生家庭的一些不满,所以你故意做出相反的行为。像演员孙俪,她从小因为父母离异,妈妈很辛苦地把她养大,她对于要爱一个人一直有阴影,她觉得她没有办法。当然她后来进入了非常幸福的婚姻,以此告诫自己,不要把她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带到自己新的家庭当中。如果今天教养风格真的那么重要的话,任何人到同一个家庭里面,他的行为展现应该是一样的。但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,并不是这样的。或者是有同样的基因,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长大,在心理学里面我们有很多这种所谓的双胞胎研究,因为某些原因,导致他们会在不同的家庭长大,他们发现在不同家庭长大的孩子,风格可能有一些影响,但不是那么关键。

我要跟大家分享我们家的两个孩子,我们家老大是一个比较忠厚老实的人,他被别人打也会默默地隐忍,不会出声,他就是傻傻的。可是弟弟就是一个非常懂得察言观色的人。你说难道我们对这两个孩子的教养不同吗?我自己觉得应该没有。在这个情况下,我们慢慢地体悟到,真正的关键不一定是你的教养风格,而是孩子原本的样子。

接下来我们要谈第三个部分,这一部分是很多人对原生家庭的批判,他们会说,你的原生家庭怎么样不重要,你自己努力就可以改善了。这其实就意味着,是不是所有不好的东西都是原生家庭的错,好的东西都是你辛苦努力才得到的。我一直不太喜欢别人说我跟我爸爸长的很像。当然我爸爸其实不是一个差的人,他是一个大学教授,学术上很卓越,而且对学生是非常好的。

可是我一直觉得他不太了解我,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他也常常缺席,因为他工作太繁忙了,所以不太常进入我们的生活,理论上我应该不太会受到他的影响。但是我太太她是一个旁观者,她常常就会说,其实你跟你爸真的非常像你知道吗。那像现在,我也在大学当老师,她就会说你看,你跟你学生的关系就跟你爸一模一样。所以我想很多事情,就是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,不管是好的或是不好的,它是一起送给你的。

今天你的原生家庭或许把它好的和不好的都给你了,但是你还有最终的决定权。所以我不太能接受在华人社会我们常常会有的一个现象,就是今天哪一个人杀人放火之后,会有很多社会舆论说,这个家庭的家教不好,爸爸妈妈不知道怎么教的。

今年有一个台湾电视剧叫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,里面讲的是一个随机杀人犯的故事,有一天杀人犯的辩护律师到了这个杀人犯的家里,他想要问杀人犯的妈妈,为什么她儿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。他不是要逼迫他妈妈承认教育方式不对,他是真的很想知道为什么。知道为什么之后,他觉得才有可能避免下一个悲剧的发生。于是这个妈妈讲了一段让我非常难过的话,她说,没有一个人会花二十几年养一个杀人凶手,我不会当一个好妈妈,我不会做妈妈。当然这是一段很长的对话,我相信如果各位未来有幸成为爸爸或妈妈的时候,当你看到你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,别人抨击你的时候,你的感受会是非常非常复杂的。

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会有点沮丧,觉得黄老师,你都这样讲了,我们有主控权,那家庭的存在到底还有意义吗?我觉得家庭存在的意义是,可以在孩子累了、倦了的时候,给他提供支持和陪伴,让他可以很安心地在那个地方做自己。所以最后我要送给大家周杰伦在《稻香》这首歌里面的一句歌词:回家吧,回到最初的美好。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