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故意捣乱做坏事,以吸引你的惩罚

01

7月3日,贵阳发生一起10岁孩子扔灭火器砸死一楼住户的事件。7月30日郑州又发生一起13岁孩子扔灭火器的事件,索性未有人员伤亡。

这起事件时间接近,是巧合还是效仿?

郑州的小区住房怒了,要求孩子写道歉信,严厉驱逐“危险住户”。孩子的道歉信写得马马虎虎,像个小学生。这也证明孩子的心智不成熟,并未达到大人期待的水平。

很多类似的报道都侧重于事故,舆论都认为,孩子的行为是无视他人生命安全的严重事故。不能批评指责孩子,人们就拼命指责家长,认为是他们教育失责。极少有人愿意关注孩子的内心,到底孩子在想什么?不容置疑,家长的责任重大。但家长只是说,打也打了,骂也骂了,道歉信也写了,还想怎么样?

家长的处理方式仍然是说教和打骂,道歉信也是马虎了事。是否有人愿意关注一下孩子,是什么导致孩子的无意识行为,甚至可能是效仿行为?

孩子做好事不能吸引爸妈的注意,那就做坏孩子,宁愿让父母惩罚,也要体现存在感。

02

孩子吸引妈妈注意力的各种方法

妈妈的朋友来家里做客,六岁的女儿拿了童话书跑过来,“妈妈,给我讲故事!”妈妈说,“宝贝,妈妈要和阿姨说话,晚上再陪你看书好吗?”女儿不高兴撅起小嘴儿,“为什么?”“因为妈妈和阿姨很久没见面了,有好多话想说。”“可是我现在就想看童话书!”女儿说完,就哭起来。妈妈不得不哄她,但是怎么哄也哄不好,宝贵的朋友相聚时光泡汤了。

妈妈知道女儿使伎俩,但是她也无可奈何。

四岁的皮皮在卫生间里很久,妈妈悄悄去看,她又看到他把卫生纸扔进了马桶里,妈妈非常生气,她大声训斥,“你怎么祸害卫生纸!我都告诉你多少次了,不许你这么做。”妈妈揪过孩子打他的屁股,再把他扔回房间,惩罚他房间里禁闭。但是,没多久,孩子又把马桶里塞满了卫生纸。

妈妈打了孩子很多次,仍然没能制止孩子犯错。她早就该知道,打孩子没有任何效果。孩子发现,他每次那样做,妈妈都会生气,惩罚他。他以此来吸引妈妈的注意,妈妈再怎么打他,仍然没有赢过他。

东东每次吃饭都弄得满桌子上都是,妈妈每次都批评他一顿,“你能不能吃,不能吃就离开餐桌。”但是,每次东东仍然弄得满桌子都是食物。

有一次,东东再弄得桌子上都是食物时,妈妈要求他和姐姐一起离开餐桌。东东再没干过。

东东发现,吸引妈妈注意的方法,就是在餐桌上捣乱。每次妈妈都训他,他觉得很荣耀,受到了妈妈的关注。但是,妈妈惩罚两个孩子,这就使得姐姐和他一起受到了惩罚,他就觉得不好玩儿了。

当家里有了两个孩子,孩子就会有失落感。他想得到父母更多关注的办法,就是做错事,以吸引他们的注意。

丽娜跟着妈妈逛商场,趁妈妈试衣服的时候,偷偷溜走。妈妈发现孩子不见了,急得在商场里寻找,找了很久才找到孩子。妈妈每次都要说教一番,告诉她不该在商场里乱跑,会和妈妈走丢。但是,丽娜还是会在商场里“迷路”。

丽娜喜欢看妈妈为她着急的样子,那会让她感到妈妈对她的重视。于是,妈妈的说教没有解决孩子的心理需求,“商场迷路”的戏码还会上演。

03

解决办法

孩子刁钻古怪,爱发脾气,在墙上乱图乱画,糟蹋院子,抓鸡逗狗,甚至与人打架,都是缺少父母关爱,急于吸引父母注意的表现。

1、与孩子平等对话,不做孩子的“奴隶”

家长经常分不清自己与孩子的关系。有的家长过于专制,总权威自居,认为有权利对子女说教。说教不会带给孩子改变。相反,只会和孩子连接断裂。孩子越来越顽劣。有的家长则走向另一个极端,认为孩子是父母的一切,任何要求都要拼命地满足。孩子越发专横,不可理喻。任何时候,孩子和家长应该是平等的。孩子没有权利命令家长为他服务,家长也没有权利总对孩子发号施令。

家里来了客人,孩子总来纠缠。妈妈可以温和地告诉孩子,“现在家里有客人,这是妈妈和朋友之间的时间。属于你的读书时间是两个小时以后,你可以出去玩儿一会儿,或者在房间里自己玩。”

2、陪孩子做游戏,在游戏中治愈孩子

陪孩子做游戏是一项技术工作。没有童心和爱心的家长很难做到。但是,游戏是孩子释放自己,宣泄自己的最好途径。《游戏力》这本书里有很多的游戏范例和说明,特别适合十三岁以下的孩子。孩子在游戏中,不遵守规则,攻击他人,大声尖叫,用枪指人等等。我们不了解孩子时,总觉得他做什么都不对。

实际上,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有原因。和大人玩游戏不讲规则的孩子,在现实生活中遵守规则。喜欢玩儿攻击游戏的孩子,攻击性得到了很好的释放。用枪指人的孩子,我们常批评他不尊重他人。其实,我们要引导孩子说,“这是爱之枪,你指谁,谁就会爱上你。”然后,追着孩子嬉戏。孩子痛快地玩了游戏之后,再告诉孩子,拿枪指人是对人的不尊重,不可以在外面这样做。

3、孩子共同起承担后果

家里有两个孩子,“捣蛋”的行为就有了更合理的解释。孩子想得到父母更多的爱。如果老大不如老二聪明懂事,老大只能做个坏孩子,以吸引父母训斥的方式来突显存在感。所以,孩子墙画得太乱,弄乱了房间,在外面弄哭了伙伴,两个孩子同时承担后果,会让孩子觉得,我一个人做坏事,我们两个都受到父母的重视。他会觉得没意思了!

两个孩子争执打架,想做到完全公正是不可能的。交由孩子们自己解决,适当地暗中给孩子一点提示,不要当面偏袒任何一方。不管谁做错了,偏袒一方都会让另一个孩子受伤。

4、向孩子提问

说教不如提问。问问孩子,为什么要往马桶里扔卫生纸?为什么打人?你觉得这样做快乐吗?我能为你做什么?我怎样做才能帮助你?提问是要和孩子在平等的位置上;提问是要孩子建立连接;提问是要倾听孩子,帮助孩子。

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父母们最重要的事。尤其孩子在学校的打人事件。

一位父亲因为女儿被欺负,跑到学校去杀死了10岁的男孩儿。我们在关注“丧心病狂”“爱女心切”的父亲的同时,是否也该问问男孩儿的父母?孩子欺负同学,你们在做什么?父母能早一点重视孩子欺负人的现象,惨剧就不会发生。

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,家长首先要做的,不是批评打骂。要想想孩子做错事背后的原因,正确引导,避免孩子放大错误,误入歧途。